影响了一代人的传奇歌手Sting在一次分享会中,被问及“听说你在做歌手之前当过中学老师,请问你当时教什么?”,Sting回答:“我当时教13、14岁孩子,教他们诗歌和艺术。但是,教室里发生的事情,不应该是教,而应该是学。我做的事,就是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好奇心而已。然后,书嘛,他们自己看看就会了。”
哲学家Michael Sandel 也说“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你的考。”
又逢教师节,又想起了那句经典的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任何一个从事过或正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会深深感叹,这样的教育其实最难!如果说教学艺术有高下之分,那么启发和唤醒一定高于*威和奖惩;如果说学习有云泥之别,那么自主驱动的学习一定高于被动跟随的学习。
而恰巧,现代人学习方式的变化正在时时刻刻印证这样的理论。以前的中式课堂,教是主导,紧跟老师的步伐和节奏,才叫好学生。学校和老师像巨大的手一样推在孩子们的背后,结果很多中国少年儿童的内在动力都萎缩退化了。但当今,从儿童开始,尽管大多数公立学校的教学模式仍较为传统,但教育家和越来越多有素养的教育者已意识到,依靠作业、题海、小红花和状元榜培养不出优秀的学者和科学家。除非激发学习意识,没有人可以按着羊头吃一辈子草,嗓门再大的老师也叫不醒那些装睡的人。成年人更是如此,没有了时刻紧盯的班主任和教导主任,没有了表现不好找家长的恐惧,没有了海量的黄冈海淀试卷,没有了高考的紧箍咒,成年人的学习非自我驱动不足以完成。
这种自我驱动的动力可能是对生活境遇的不满,对理想前程的追求,甚至可能是追名逐利,希望通过学习实现黄金屋,或仅仅在简历的“教育背景“一栏增光添彩。但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可以成为成年人学习的动力。这样的动力太过宝贵,因为学习之路,哪怕是走捷径,也要付出时间和脑细胞。
很多传统教育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动力不足,因此即使成年了,也希望重新坐回教室,像高中时代一样,*有一个严格的班主任给自己按上一个紧箍咒,用外部的力量来束缚自己。令人羞愧的是,目前很多国内的成人教育仍然在提供中国高中式的教学方式,用灌输式的教来代替学生的大脑。但真正具有成功品质的成年人,则不愿忍受这样的课堂,他们更愿意寻找具有启发性的课堂,用大师的力量推动自己,触发自己的思考。换言之,他们希望更高级地学习,因而需要更高级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存在吗?当然,很多留学的孩子都有感触,海外的课堂老师灌得少、问得多,学生想得多、学得多。而对于成年人而言,留学海外或许不再是一件方便的决定,但也有方法可以让我们人在中国也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