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互联网+农贸”,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邻居大姐昨天又在网上海淘了一箱的海鲜水产,楼上大哥每周都会在网上团购水果。事实上,从消费者到经营户,农贸市场里的每一个人都在与互联网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我国,农贸市场是上个世纪改革开放的产物。多年来,全国各地的农贸市场大都采用比较单一的传统经营模式。在互联网经济盛行的今天,电子商务、智能化刷卡消费成为新型商业模式,农贸市场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了“互联网+农贸”模式。
从此以后,上班族下班后买不到新鲜蔬菜,不善于讨价还价;沉重的米面油实在搬着太累;雨雪天气不想出门买菜……这些问题在互联网时代都不是问题。
互联网大潮带来的客户争夺战
市场最善于为消费者解决难题,但对于农贸市场经营户而言,互联网在他们眼中有利有弊,爱恨交织。习惯性思维会使一部分人对互联网产生抵触心理,他们会片面地认为某东和某宝的网上生鲜超市正在分薄他们的利润,日渐成熟的“蔬菜配送”可能断了他们的后路,可无论如何,这些经营户们始终都要面对互联网经济来临时的汹涌大潮。
往深层次看,互联网带来的是信息碎片化的整合。从长远看,互联网带给农贸市场经营者的是便利,是鼓励,而不是伤害和剥夺。
通过智慧农贸市场,便可一窥端倪。在市场管理方对经营户的信用评级体系中,消费者只要进行扫码就能知道经营户的信用等级,然后决定该在哪个摊位买菜。在这种机制下,经营户们就不敢缺斤短两,哄抬价格,或是售卖不合格农产品;另一方面,可以督促信用等级低的经营户努力改善经营状态,或彻底淘汰劣质经营户,从而肃清风气,形成市场良性循环,让优质经营户脱颖而出。对整个经营户群体的素质提升来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农贸市场经营户受益于互联网
转变思维模式,把互联网变成自己手中的利器,农贸市场经营者才会扭转局势,变不利为有利。事实上,相比传统的单一销售模式,互联网会大大增加经营者的营业收入。
家住杭州东山农贸市场附近的谢女士说,她平时外出吃饭购物习惯用手机支付,现在连买菜也能用手机支付,非常开心。经营户们则说,有了互联网支付手段,不但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对避免消费纠纷非常有帮助,而且拉近了和年轻人的距离,更多的年轻消费者愿意来这里买菜了。
一个小小的“扫码”之举,不仅仅方便了付款,节省了交易时间,它还是买卖双方信息互通的一个入口;既可以溯源、也可以记账、还能进一步成为搜集消费者购物信息的平台。
农贸市场经营户接待的多为老客户,当消费者每天都在固定的摊位购买特定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工具,每位消费者的购物轨迹和偏好就能被勾画出来,进入数据库中,农贸市场经营户们就可以据此提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