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之一。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越窑之名,最早见于唐代,越窑瓷青瓷与唐代的饮茶风尚关系十分密切,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型制。
初唐时期越窑的瓷器基本沿袭了南朝和隋代的风格,胎质粗松,胎色灰白,釉色青黄,胎、釉结合不紧密,易剥落。器型的种类也比较单一,有瓷盅和鸡首壶等,还盛行折腹碗。
中晚唐时期的越窑生产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烧瓷的窑场大量增加,器物的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瓷土经过了更为细致的粉碎和淘洗,坯泥在使用前也是几经揉炼,制作的瓷胎细腻致密,胎面光滑,浑然一体,气孔很少,胎色有灰、淡灰、淡紫等。釉色黄或青中泛黄,滋润而不透明,釉层匀净,开片或剥釉的现象很少见,器型中规中矩。
中唐以后,越窑普遍采用匣钵装烧,为高质量瓷器的出现提供了可能。特别是唐代晚期,制作更加精细,胎体明显减轻,圈足纤细或外撇,胎釉结合更加紧密,釉面也更加滋润光滑。
中晚唐越窑青瓷的造型在影响其他窑口的同时,也广泛吸取了它们精品的样式,又吸取玉、石、陶艺的风格,尤其是仿制金银器的工艺效果,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比如碗,这时流行撇口碗,碗的口腹外撇,玉壁底,是中唐时出现的新品种。同时还有翻口碗,口沿外翻,碗壁近于斜直,矮圈足和敛口浅腹平底碗等。晚唐时,碗的形式越来越多,荷叶形碗,碗口起伏,状如荷叶;海棠形碗,曲折生姿,形若海棠。
唐人陆羽,从饮茶出发,将越窑青瓷评为*一。他有一段品评茶碗的话:“碗越窑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或者以邢州处越州上殊为不然,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由此可见越瓷受青睐的程度。
五代越窑秘色瓷牡丹花纹净水杯RMB15,194,000 2015-06-25
宋代越窑秘色釉雕刻春宫图三足洗RMB14,032,000 2013-09-01
五越窑蕃莲双狮纹秘色壶RMB23,025,000 2017-10-26
宋代越窑刻花花口盘RMB12,912,000 2013-09-01
三国越窑青釉杂耍乐器俑(三件) RMB11,540,000 2017-0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