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开始,支付宝线下支付*一的位置越来越稳固,但要守住这来之不易的优势,绝非易事。支付宝必须抢先一步,占据更多可能的场景,才能“吃得苦中苦,不再心中堵”。
想当年,支付宝花费三年时间钻研“快捷支付”,不断与监管层、银行磨合,终于发展出一套办法:让用户在应用内绑定银行卡,不必反复转账,令支付宝消费等同于银行消费,从而大大降低使用复杂度。
可是仅仅几个月后,这套路数就被竞争对手学去,成为其扩大市场的利器。于是,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带着团队骨干一起喝了顿大酒,抱头痛哭。
再之后,二维码支付也是如此,支付宝创新在前,对手模仿迅速,产品和研发团队一度很丧。
但也是因为这样的磨难,反倒浇灌支付宝成长,让产品和研发习惯超前一步,锻炼出放眼未来的运营力。毕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所以,支付宝沿着“心智的显著性”和“消费的便利性”寻找支付的“次世代”场景,抢速度、带节奏,聚集技术力量单点突破,再在场景的试验中不断迭代、完善,降低商家成本,之后利用集团动员力,迅速推向大众,拿下市场。
这就像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说的:活在未来看现在,再把缺失做出来。
就比如去医院就诊,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门诊患者平均就诊时间为177.2分钟,其中排队时间达75%。
而在江西省人民医院,9月上线了40余台刷脸支付的自助收银机,患者可自行在机器上预约挂号、挂号、缴费、预交住院金等。
不到2个月时间,自助缴费人数占总缴费人数达13%,收银结算速度提升了50%,门诊量增加了8%,极大提升了就诊效率。
同时,人脸识别与公安信息对接,患者无需身份证、医保卡也可以无卡就诊,还可以提前预约检查、打印检查报告,了解检查排队状况,调出就医病历、药方……
这样,利用高并发场景,解决固有痛点,抢占用户心智,博取用户信任,支付宝自然圈粉无数。正如小说家简·奥斯汀说的:谁会介意更好?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唤醒”的启蒙、刺激下,用户更高频地使用支付宝理财、水电煤缴费等,使它以“多功能”对战微信的“高粘性”,打造出可持续、高延展性的商业模式。
没错,顺应既有认知,调动关联认知,创建认知优势,刷脸支付与用户纳下“投名状”,成为支付宝支付“命脉”的守卫担当。与之对应,支付宝的战略任务,则是发现更多服务、定位的新机会,用品牌去捕捉、发展它们。
两者相辅相成,自然“不慌不苦,前途能卜”。
攻:技术变革出爆点
可以说,科技公司就必须用这样的极客精神,开创一个新时代。
其实,2014年蚂蚁金服成立,它“颠覆者”的角色就越来越淡化,取而代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