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渔添下水产有限公司-池塘养殖泥鳅病害防治综合措施
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因此日常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对泥鳅健康养殖至关重要。
一、彻底清塘消毒
苗种放养前做好池塘清整消毒工作,杀灭池中野杂鱼、致病菌、寄生虫和其他敌害生物,是预防鳅病、提高泥鳅养殖成活率的必要措施。池塘清整时,将池水排干,修补池埂,清除杂草,堵塞漏洞,挖去过多的淤泥,曝晒数日,能疏松池底表层土壤,促进底质中的有机物转化为营养盐类,同时达到消灭病虫害的目的。清塘时常用的***有生石灰、漂白粉、氨水及茶籽饼等,其中生石灰不但能杀灭塘内病原体和敌害生物,而且还具有改良底质、调节水质和施肥等作用,但新建池塘不宜使用;漂白粉杀菌和杀死敌害生物的作用较强,但易分解和潮解;氨水具有杀菌、施肥的作用;茶籽饼能杀死塘中野杂鱼、螺、蛙及部分水生昆虫等敌害生物,具有增肥作用,但杀菌防病效果差,生产中应根据各清塘***的特点及清塘要求选择应用。
二、泥鳅苗种的选择和消毒
苗种的优劣是决定泥鳅能否健康生长的前提和基础,质量好的鳅苗要求无病无伤、体色鲜艳有光泽、体形匀称肥满、游动活泼、大小均匀。鳅苗下塘前,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浴5~10min,杀灭体表细菌和病原体的同时使泥鳅处于应激状态,体表分泌黏液,在下池后能有效避免病原体感染。
三、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低,浪费水体资源,影响养殖的产量和效益。放养密度过高,鱼体生存空间竞争大,互相争食,影响正常的生长速度,造成个体大小悬殊;同时水体负荷大,水环境容易恶化,鱼体对疾病的低抗力下降,易致泥鳅生病。一般泥鳅开口苗的放养密度为50万尾/亩,体长75px左右的寸苗放养密度为10~15万尾/亩,实际生产中要结合鳅苗规格、池塘养殖条件及养殖技术水平等情况来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四、加强投饵管理
严格按照“四定”原则投饵,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鱼体自身体质和抗病力,对泥鳅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定质:投喂的饲料要确保新鲜清洁、营养***,动、植物性饵料配比合理,适口性好。动物性饵料不宜单独投喂,以防泥鳅因贪食引起***,导致“胀气”而亡,且在投饲前要对动物性饵料进行消毒处理:洗净后在沸水中烫置3~5min,或在5%的食盐溶液中浸泡10min左右,用清水漂洗后再投饲。腐烂变质的饲料绝不能投喂,否则易使泥鳅患肠炎等疾病。定量:水温在22℃以下时,日投饵量占塘鱼体重的2%~5%;水温22℃~28℃时,是泥鳅生长旺盛期,日投饲量达5%~10%;水温在3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