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中国人发明的,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最早的原始瓷器-瓷器,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志中,距今约4000多年的历史。
真正瓷器的出现,是在东汉时期,首先是在浙江绍兴上浦小仙坛发现的东汉晚期陶瓷窑址和青瓷残片,其瓷片质地细腻,釉面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牢固,已摆脱了原始青瓷的粗糙原始性,已经初步符合了现代瓷器的标准。
中国陶瓷历经长期的发展和创新,在不同时期,都会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在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后,在陶瓷的发展中,也会出现一些创新,比如,87年法门寺地宫*一次出土唐代的“密色瓷”,宋代的“五大名窑”官、汝、定、均、哥,元代的青花等等,都是一个时代陶瓷鼎盛时期的代表。
到了清代中期,随着社会的稳定,社会经济及科技的发展,反应在陶瓷的发展上,又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这个时期的陶瓷发展又有了很好的机遇。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釉上彩瓷品种之一。珐琅彩瓷器是由铜胎景泰蓝演变而来,因其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之上,故称为“瓷胎画珐琅”,又名“珐琅彩瓷”,以别“铜胎画珐琅”。因画珐琅彩料昂贵,烧纸数量有限,又因珐琅彩瓷专为清宫皇帝及宫中之用,故弥足珍贵。它的生产历史很短,延续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