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元宝”为明后期所铸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银质大明元宝,宝银的两端呈圆孤形并向上隆起,高翘如船状,整个银锭呈马蹄形,其面有三行楷书铭文:左为“丁丑年造”,右为“四十八两”,中间是四个楷书大字“大明元宝”,“宝”字中部写法从二“王”,均是阳文。经实测,这枚银锭形制比较标准,造型统一,元宝正面通长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宽55MM,阔腰处宽63MM,底面通长61MM,上下端等宽38MM,腰宽43MM。表面凹陷,锭面隐约可见浇铸冷却后形成的水波纹,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窝状,重量达1500克。
大明元宝”为嘉靖初年所铸。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两马蹄形银锭,属万历四十七年所铸,锭面上文字亦是阴刻文。这是明早期银锭所固有的特征。但到后来,就兼用阳文,并逐渐成为惯例。阳文多是打印上去的,或铸造的,没有事后刻上去的。近年来随着银锭市场的复苏,特别是在港澳台,明清银锭屡拍高价,所以至大明元宝真品实数稀少。
大明元宝”为明后期所铸造也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银质大明元宝,宝银的两端呈圆孤形并向上隆起,高翘如船状,整个银锭呈马蹄形,其面有三行楷书铭文:左为“丁丑年造”,右为“四十八两”,中间是四个楷书大字“大明元宝”,“宝”字中部写法从二“王”,均是阳文。经实测,这枚银锭形制比较标准,造型统一,元宝正面通长107MM,厚度60MM,上下端等宽55MM,阔腰处宽63MM,底面通长61MM,上下端等宽38MM,腰宽43MM。表面凹陷,锭面隐约可见浇铸冷却后形成的水波纹,底坐略有凸凹呈蜂窝状,重量达1500克。
大明元宝”为嘉靖初年所铸。明定陵所出土的五十两马蹄形银锭,属万历四十七年所铸,锭面上文字亦是阴刻文。这是明早期银锭所固有的特征。但到后来,就兼用阳文,并逐渐成为惯例。阳文多是打印上去的,或铸造的,没有事后刻上去的。近年来随着银锭市场的复苏,特别是在港澳台,明清银锭屡拍高价,所以至大明元宝真品实数稀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