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凡 (1888年—1961年),名堃,号希平居士,又号黟山樵子,斋名希平草庐,中国陶瓷美术大师。王大凡为儒商后裔,纵观王大凡一生的创作,其瓷艺“文人画”的风格和追求,均以“雅俗共赏”贯穿。在“珠山八友”的十位画家中,除王琦属大写意外,其他均为兼工带写、婉约内敛的小写意,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就是所谓的“雅俗共赏”。
王大凡在长达六十年绘画生涯中,其兼工带写、构思严谨、用笔流畅的特点把逍遥自在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其人物画的线条,精细而不失力度;灵动、准确、飘逸、凝重、流畅、顿挫。笔笔到位,条条见功。王大凡凭借自己的画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人文情感和人格的魅力作为他的艺术底蕴,使其作品俊雅飘逸、超凡脱俗的画风尽展无遗。其作品无论大小,均遵循构图严谨、设色淡雅、用笔考究的原则,画面庄重典雅,给人以清丽而甜美的艺术感受。其作品不管是大件还是小件,可以说都充满了“文人画”的意趣美、意境美和形式美;其笔下的人物,充满了人性、人情味、有血有肉的人。
深圳御宝轩征集到3套王大凡瓷板画,分别为《琴棋书画》四条屏、《婴戏图》四条屏、《渔樵耕读》四条屏,共12件,每件均长73cm,均宽21cm。此3套王大凡瓷板画来自民间的一个资深收藏爱好者,经鉴定为真迹,极具收藏价值。
瓷板画由四条屏组成,分别以琴、棋、书、画为主题。画面采取“落地粉彩”画法,主题与背景相辅相成,画面中以高大秀俊的松树和近处山石为背景,画面中人物秀润、纹理清晰,或手抚古琴,或围棋博弈,或手捧书卷,或精心作画,神形活现,生动活泼,十分雅趣。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的必修课程,也称“文人四友”,与琴棋书画相关的技能可以体现人的素质和修养,是中华文明的艺术载体,备受文人雅士推崇。王大凡此作品选取“琴棋书画”为题材,既能体现其个人作画风格,也使作品散发出浓郁的雅趣,十分令人赏心悦目。作品从有限的画面之中传递出无限的信息,在画意、画蕴、画境诸方面,都堪称佳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