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老旧居民楼垮塌事故频发,这无疑是在民众的不稳定情绪火上浇油。
专家指出,改革开放后,为了解决老百姓住的问题,很多地方确实建造了一批快餐式的房子,但建筑工程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如今,一些楼房 已经或即将进入“质量报复周期”,这是我们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
虽然,去年住建部紧急在全国组织开展了老楼危楼安全排查工作,各地不少老旧楼房被评为C级或D级的危房。但对于这些排查出来的危房,目前还很难找到一 个妥当的解决办法——面对危旧楼房处置这个“老大难”问题,当前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处置办法。住户与住户、住户与政府之间的利益很难平衡,因此往往耽 误处置进程,无法有效规避事故风险。
此外,治理老旧危楼安全隐患存在“谁出钱”的问题。一般来说,发现隐患,有关部门可组织房屋产权人进行维修,或动用公共维修资金组织代修。但对于老旧危楼 的住户而言,房屋维修资金不是一笔小数目,很多住户负担不起。而且不少老旧危楼都是集资房、房改房,住户当年并未缴纳维修资金。有些属于村民自建房的老旧 危楼,没有经过正规单位设计和施工,设计合理性和施工质量均难以保证。
一栋危楼的垮塌,会让更多危楼进入视野,也揭示着治理的纠结。但纠结并不能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对老旧危楼开展全面普查和彻查的工作,建立房屋档案数据 库,实行动态管理。同时,对于出现安全隐患的危楼,政府要早发现、早解决,*大限度减少或者避免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此前,各地着手排查老旧危楼,但接连发生的居民楼垮塌事故说明,有关部门提出的应对措施并没有落实到位。这不只是工作的疏忽,更是缺乏对生命敬畏的安全意识使然,相关部门人员难辞其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