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出现了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分别为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虹软科技;2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2家属于医药制造业,2家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广东有3家,分别是微芯生物、贝斯达医疗、光峰科技;江苏有1家,为华兴源创;福建有1家,为特宝生物;安徽1家,为科大国盾;浙江1家,为虹软科技;北京1家,为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
总体来看,这批企业无亏损企业,每家企业规模比较接近,总资产在7.08-20.73亿元之间,总体规模略小于首批受理企业;研发投入占比更高,其中深圳微芯生物科技的研发比重在55%-62%;报告期内经营情况变动幅度小于首批,除光峰科技*近一年营业收入增长72%外,其他企业变动幅度30%左右。但初步分析,该批申报企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市场影响力和科技水平。
科创板17家申报企业亮相,市场有一些质疑声音,指称“首批申报企业质量不及预期、少见明星企业”等,券商中国记者从接近上交所人士处获悉,首批申报企业质量并不能完全代表科创板企业水平,企业从申报到*后上市还要经历问询、审核、注册等多重流程,现在谈科创板企业质量言时过早,需给审核留足时间,待首批科创企业上市后方能见真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