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份好食好客餐饮管理系统进驻四川著名寺院-文殊院,听“滴滴”的无线信号传输在风中,他们用好食好客的软硬件设备点餐也好收香火钱也好,无论哪种应用形式对于寺庙来说这是个进步是个新鲜事物,感谢文殊院上下对好食好客产品的信任,更感谢“互联网+”风暴让好食好客深入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好食好客的全体家人会更加努力,像文殊菩萨,普度芸芸众行业。
千年古刹,千年的传说,千年的历史,千年的神话……
穿越历史时光隧道,清时某日,红色火光在天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能散去,百姓心中充满了疑问,这真是文殊菩萨下凡了吗?
公元605-617隋年间,蜀王杨秀以"圣尼"名,定名信相寺。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灭佛,寺毁。宣宗即位(847年)修复,历800余年与世并存。清顺治元年(1644)全毁。唐代时称妙圆塔院,宋时又改称信相寺。据《成都县志》记载,明朝末年,信相寺毁于兵火,唯有10尊铁铸护戒神像和两株千年古杉,历劫尚存。清朝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慈笃禅师来到荒芜的古寺,在两杉之间结茅为庐,苦行修持。传说慈笃禅师圆寂火化时,红色火光在空中凝结成文殊菩萨像,久久不散。人们认为慈笃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集资重建庙宇,改称文殊院。
文殊院位于成都市城北文殊院街,是川西著名的佛教寺院。嘉庆、道光年间,文殊院方丈本圆法师又采办了82根石柱,改建、扩建了主要殿堂,形成了现今的规模。
经历过风风雨雨,如今的文殊院已经不同往日,香火兴盛的同时也发生着悄然的变化;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各个行业也“+”了寺庙,“互联网+”的风浪也吹进了这不食人间烟火的寺庙,他们也在努力跟随时代浪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