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颈待解
耗材难题最致命
几乎每一项新技术应用,都会经历很长的市场培育期。3D打印技术虽然已有近20年的发展历程,但仍存在缺陷。
耗材的局限性是3D打印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目前,3D打印的耗材非常有限,现有的市场上的耗材多为石膏、无机粉料、光敏树脂、塑料等。如果真要“打印”房屋或汽车,光靠这些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最重要的金属构件,这恰恰是3D打印的软肋。
耗材的缺乏,也直接关系到3D打印的价格。黄智拿着一件3D打印品对证券时报记者说,“这是一件飞机零部件,打印这种样品的金属粉末耗材一斤就要卖4万元,所以3D打印样品至少要卖2万元。但是,如果采用传统的工艺去工厂开模打样,几千元就可以做到。”
钱景诱人
产业资本结盟高校
“3D打印”是通俗的叫法,学术名称为“快速成型技术”,也称为“增材制造技术”。这种技术是依据物体的三维模型数据,通过成型设备以材料累加的方式,制成实物模型,甚至直接制造零件或模具,从而缩短产品研发周期、并缩减生产成本。3D打印热的兴起,让这个产业受到了外界前所未有的关注。在产业资本争相试水的背后,均能找到高校的身影。
8月底,南风股份(300004)公告决定投资“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产业化项目”。项目总投资为1.7亿元,所需资金由子公司南方风机研究所自筹。而风机研究所的二股东、持股31%的王华明可谓该3D打印领域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之一,年过50的王华明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大型关键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大型整体金属构件激光直接制造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