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玉璧用途和各时期特点分析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又是苍色(青色),故“以苍璧礼天”。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
红山文化玉璧;肉的边缘均呈薄刃状。良渚玉璧外缘薄,内缘厚。古玉璧由于年代久远,壁体有不同颜色的沁色,红山文化玉器天然沁较轻,沁色也较少,仅有红褐色、水锈和灰黑等色。
良渚文化玉璧;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原始社会的玉璧玉质一般是青玉、绿玉、灰白玉、淡黄玉。
商周时期玉璧;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玉璧又成为贵族阶级专用的礼器,这时期的玉璧均为圆形,璧面切割平整,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
春秋战国玉璧;这时期的玉璧多用新疆的青玉、白玉、碧玉等。佩带用的璧一般直径10厘米以内,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25厘米之间。春秋时期的玉璧,璧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辊工规整,打磨光亮。不少采用浮雕法,上雕龙首纹、蟠虺纹等。
西汉时期玉璧;玉质仍以白玉、青玉、碧玉为主,但璧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厘米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汉代玉璧边沿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璧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很浅,谷粒上部较浑圆。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
西汉时期玉璧;璧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外缘有透雕附饰的玉璧较为流行,附饰中有的是吉祥语铭文。有的璧面纹饰也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涡纹或蒲纹,外区为兽面纹或鸟纹,游丝毛雕富有特色。
玉璧的用途和寓意分析
玉璧的用途,按古文献记载和后人推测,一为祭器,用作祭天、祭神、祭山、祭海、祭河、祭星等。二为礼器,用作礼天或作为身份的标志(《周礼春官宗伯·典瑞》所云:"子执毅璧,男执蒲璧"之类)。三为佩饰。四作珐码用的衡。五作辟邪和防腐用。
往年玉器成交记录
战国 和田青白玉龙凤配-------3480万RMB-------------2011-06-05
和田白玉鞍马 (一对)---------2750万RMB-------------2012-03-04
车绍国雕和田玉踏雪寻--------2080万RMB-------------2011-04-16
和田青白玉观音--------------1900万RMB-------------2010-06-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