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防治温度裂缝措施
3.1 控制温度做法:①采取改善骨料级配,用干硬性混凝土,掺合料,加引气剂或塑化剂等,以减少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②拌合混凝土时加水或用水将粗细骨料冷却,以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也可用带冰块的水拌合混凝土。③热天浇筑混凝土时减少分层铺料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④在混凝土中埋设水管,用凉水循环降温。⑤规定合理的拆模时间,必须按照规范规定的不同构件采用不同的拆除时间。在气温骤降时表面要进行保温,以免混凝土表面发生急剧的温差梯度。⑥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表面或薄壁结构,在低温时要加强保温措施。
3.2 改善混凝土的性能,提高抗裂能力,加强养护防止表面失水过快,特别是掺入微膨胀剂的混凝土保湿对防止裂缝极为重要。施工过程中要特别避免产生贯穿性裂缝,一旦发生要恢复其结构的整体性十分困难,因此,施工应以防裂缝,尤其是贯穿性裂缝的出现为控制重点。
3.3 改善约束条件,认真合理的分格缝、分层及分块,避免基础过大或过大起伏;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避免过大的高差和侧面长期暴露在外。同时在施工中为了提高模板的周转次数,往往要求提前拆模。但当混凝土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则应延长拆模时间,以免引起混凝土表面的早期裂缝产生。
3.4 在混凝土浇筑初期,由于水化热的散发,表面形成相当大的拉应力,此时表面温度亦较环境气温略高,此时拆除模板会引起温度骤降,必然引起温差梯度。从而在表面附加一个拉应力,与水化反应叠加,加上混凝土的干缩表面的拉应力达到一定值时,就会有产生裂缝的可能。但如果在拆模后及时覆盖一层保湿保温材料,对于预防混凝土表面的过大的拉应力,效果则是不言而喻的。
3.5加筋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影响有限。因大体积混凝土的含筋率一般偏低,加筋只对一般钢筋混凝土有影响。在温度不太高及应力低于屈服极限的条件下,钢筋的各项性能是稳定的,与应力状态、时间及温度无关,钢筋的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线胀系数相差很小,在温度变化时两者之间只产生极小的内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