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工程的特点及难点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
(1)基坑面积大,开挖深度较深,是本市占地面积*大的基坑之一。
(2)工程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较差,地层变化大,地质复杂,地下淤泥层较厚,地下水位高。
(3)施工场地非常狭窄,停车库基坑的东面和南面是交通繁忙的道路,西面紧靠民居,北面为文化公共建筑以及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边坡位移和土体的稳定。
1.地下水控制
(1)本工程依据地质勘察报表得出的的资料显示,这个工程项目的场地的地下水可分为三层,平均厚度约为2.6cm的人工杂质填土中的地表存在的水为上层地下水,它的水位也控制在在自然地面以下的状态,它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所产生的降水及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污水,这些都算是重力水特性的无压潜水,中层地下水土层中的含水率比较高,渗透系数也相对较小,它主要存在于厚度为6.2m的素填土、淤泥、粉质黏土中。为地下水长期渗透而形成的土中滞留水,下层地下水存在于粗砂层、粉质黏土层、强风化岩和中风化岩之间,具有承压性质,其水源补充较为丰富,水源与珠江水可能有联系,按照地下水性质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处理。
(2)上层地下水采用截流明排方案,在地面及基坑内沿护壁桩开挖截水明沟及集水坑,将四周流向基坑的上层地下水通过截水明沟汇集到水坑后用水泵抽走。
(3)基坑壁水平方向截水是在挡土支护结构外侧采用两排水泥土搅拌桩,布桩方式为Φ500@350,前后左右相互重叠组成截水帷幕,截留基坑外侧地下水进入基坑。
(4)中层地下水在土方开挖期间可以考虑其无补充水源,为提高土方开挖期间淤泥、粉质黏土层的承载能力,确保土方机械及运土车辆开挖土方时在基坑内往返自由行走,在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的开挖面上填一层拆房土或粗砂等。
(5)下层地下水由于含水层顶板面标高较高,水源补充较为丰富,而且土层的渗透系数也大,特别是静止水位刚好在地下室底板位置,影响地下结构施工和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因此,采用其他降水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