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湿地(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北京中小学国学培训、国学教育培训x21a017n为一体的综合型现代化企业,为广大客户奉献专业、高品质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专营机构。
2.新湿地(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于2015-03-09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1号楼21层2507-102注册成立以来,从事商务服务、教育培训、文艺体育领域。目前,分公司及办事处已遍布全国多个城市及地区。建立起了一个以市辖区、海淀区为中心,覆盖全国的产品经销和服务网络。
延伸拓展
详情介绍:国学院网:在中小学开展国学教育(一)
一、是国学
“国学”的名称,是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是在西学东渐之后才出现的名称,但国学是自古至今的客观存在。所谓国学也就是“中学”,更具体而言,从狭义上讲,是指长达数千年来形成的中华文化典籍,所以“国学”,就是由文字记载的中华文化典籍的总称。中国是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遗留给后人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在“国学”发展之后,必然会出现对国学的分类要求。对这些文化典籍分类?就其历史沿革而言,大致可做如下归类。
1.最早的国学分类,应是孔子所编纂和施教的“六艺”。
《史记 孔子世家》中提出:“孔子以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教弟子。”由于《乐经》失传,汉设“五经博士”,“五经”便流传后世。这是对“国学”最早的分类,所以最早的国学主要是指“经学”。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编,编《诗》《书》,正《礼》《乐》,注《易经》,修《春秋》,是孔子的伟大贡献。
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争 鸣”,促进了学术大繁荣。
这样在“经学”之外,又出现了“子学”,诗文得到很大的发展。班固在《汉书 艺文志》中根据刘歆的“七略”,即“辑略”(相当于总目录)、“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对国学进行了分类,共收书38种、596家、13269卷。每略中有总序,每家之后又有小序,对先秦的学术思想的源流演变做了简明的论述,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文献。至南宋王俭又做《七志》分类,是沿袭以上七类而有所增减。书已失传,不再赘述。
3.嗣后最主要的分类是《四库全书》,将“国学”概括为经、史、子、集四部。
首创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应是《隋书 经籍志》,但将其进行整编,使其完善、系统和充实的,应是清代由纪昀等所编纂的《四库全书》。全书共收书3503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