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无论是两网法人股市场,还是老三板市场,乃至新三板市场。利用沪深A股市场与小众市场的估值差进行跨市场套利,一直是主流投资逻辑。但在中国资本市场供求关系再平衡的大势所趋之下,这一逻辑正在遭到撼动,前所未有的,基于企业基本面判断的投资及创业机会正在涌现。”
曾是《21世纪经济报道》新三板记者的常亮,一直是新三板市场的跟踪者和观察者。从2013年1月股转系统正式揭牌运营,一路看着新三板从挂牌企业数量不足200家,发展到万余家。
作为新三板市场最早最资深的记者之一,常亮认为:新三板市场的投资逻辑一直没有变化过,即“转板”套利逻辑;与此同时,新三板资产和资本的匹配效率仍显低下,需要新型投行提供中介服务。
以下为常亮口述。
一、新三板跨市场套利的逻辑,没有根本性变化
我们这个新三板市场,具备历史感的人极其有限,所以杂音很多。历史不会重复,但是会押韵。
1992年7月和1993年4月,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了STAQ和NET两个证券交易自动报价系统的法人股市场。目前股转系统的一部分,也是从原来两个法人股市场遗留下来的“两网”股票。
许多投资者,在90年代初及2000年以后的法人股市场上赚了钱。此外,新三板历史上又有大约十家企业从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摘牌,成功申报IPO上市,实现了价格疯狂的跃升。一批人在小众市场赚到了钱,所以乐此不疲地寻找类似机会。
财富效应带动了最初的一批人进入新三板。面对一个新市场,尝过甜头的人就觉得,像新三板这样的小众市场值得一试。从新三板推出至今,市场底层逻辑是没有变。在小众的新三板市场买进,到在以散户大众为主的沪深A股市场退出。这些早期进入的投资者都获得了赚大钱的机会,个别如指南针、现代农装这种迟迟未能上市的,也套住了不少人。
从2013年到2017年这四年时间,表面上新三板市场的变化很大,挂牌公司的数量从几百家增加到一万多家,也建立了做市商制度,但整个市场底层跨市场套利的逻辑,实际上没有根本性变化。
虽然底层的跨市场套利逻辑一直没有变动,但是从表面上存在扰动,这个扰动的主要逻辑就是:新三板会成为纳斯达克,成为中国交易很活跃的第三个交易所。
全国新三板垫资开户,专业效率团队,费用优惠,流程简单,解决您没有500万资金,却又想开新三板功能的烦恼!!
电话:18692344852 微信同号 联系人:莫经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