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苏贵金介绍,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物的处置主流方法分为回收法与消除法。
回收法的手段主要有炭吸附、变压吸附、冷凝法和膜分离技术;消除法则主要有热氧化、催化燃烧、光催化、生物氧化等。其中,催化燃烧是适用范围较为广泛的治理技术。
催化燃烧可以使燃料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完全燃烧,对改善燃烧过程、降低反应温度、促进完全燃烧、抑制有毒有害物质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一个环境友好的过程,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已广泛地应用在工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诸多方面。
作为催化燃烧的核心材料,催化剂研究与开发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现有的催化剂仍以贵金属催化剂为主,绝大多数为国外进口,价格高昂且资源稀缺,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催化燃烧催化剂(贵金属减量化、复合氧化物、非贵金属催化剂)成为焦点之一。
众所周知,非贵金属催化剂低温催化活性较低,表现在比表面积通常较低与活性元素选取及配比不合适。对此,苏贵金研究员指出,可以合适选取元素种类,各元素之间配比优化,进而构造层状结构,提高活性氧含量,最终提高比表面积以及催化性能。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深入开展了微纳米催化剂在POPs控制方面的研究。据介绍,成型催化剂的工程要求看成“苛刻”,既要催化性能高、耐热温度高、价格便宜,还要求使用寿命长、催化剂抗中毒性能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