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设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规范日常处理流程。基于ITIL的标准形成一套结合服务台,知识库,CMD,事件管理,问题管理一整套的流程平台,可以和监控系统做无缝联接,对日常事件直接触发工单运维,提高工作效率,明确管理职责,规范管理流程。 2、建设全面的监控管理平台,消除监控死角。 信息技术中心的各个系统采用了多个厂家的网络设备、服务器、中间件、数据库、存储设备,因此本项目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通过建设全面的监控管理平台将目前各个业务系统中的各种设备、软件、业务应用均能够纳入到监控平台中来。消除管理对象之间的差别,消除数据采集手段的差别,消除管理软件的差别,对各种不同数据来源数据统一处理、统一展现、统一用户登录、统一权限控制。 3、建设开放、具有良好扩展性的IT管理平台。监控管理平台应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保证跟相关系统的集成。监控管理平台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不仅可以满足现阶段 系统管理的需要,未来,随着 业务的不断发展,监控功能添加,或管理节点数量增加时,监控管理平台也可以很好满足 的需求。
1、基于统一、集中的管理体系,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展现,统一的告警平台。统一的数据处理和展现,消除各个监控工具之间各自为政、系统管理员在各个界面间频繁切换的情况,将旧的监控工具的数据和事件统一融入到新的监控平台中来,并通过统一的展现界面进行展现。统一的告警平台,将所有告警纳入监控管理监控平台,并通过短信、邮件和桌面客户端统一告警。 2、对主机系统资源的占用比较少的情况下,实现对各种服务器(Linux、AIX、Windows2003等)监控管理。包括主机硬件、操作系统、文件系统、进程和应用等。主机监控的重点是对操作系统关键指标,如CPU、内存、进程、文件系统等进行全面的监控管理,要求不仅能够在状态改变或性能指标超越门限时生成告警,同时还应该提供实时和历史的性能数据展现,并能够保存历史性能数据,以形成统计分析报表。 3、以业务的角度将传统的技术设备的管理整合到基于业务的管理平台上来,不仅能完成对设备监控的需求同时能满足根据业务的组成定位问题根源,定位性能瓶颈,预测业务发展趋势和稳定性。
4、实现IT资源管理和业务系统的关联,可以从业务的视角进行IT管理。当某台主机或者应用发生问题、产生告警时,系统管理员可以在*一时间发现该设备影响了哪个应用的正常运行。 5、各种数据库(Oracle,Sqlserver等)监控管理,包括数据库的重要配置参数以及运行状况的监控。主要关注数据库的关键指标,如SGA使用率、表空间占用情况、锁竞争和使用情况、缓冲区命中率等。 6、实现对某种业务的服务水平管理。通过业务服务管理,可以某种业务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运行状况有一个总体的评价和衡量。
7、解放人力,依靠智能化技术化的管理手段,降低故障发生率,降低维护成本,并同时提高维护效率。 8、系统的自管理,包括系统自身完善的存储备份等系统的自我管理功能,包括角色管理,权限视图管理,资源管理等。 9、其它应用的监控管理。比如IIS,Tomcat,Weblogic监控,重点保证服务的可用性和性能。
10、采用的技术成熟、先进,并具有较强的集成性和可扩充性的管理平台。 11、统一的报告和报表,多台设备性能比较,其它格式导出,柱图、XY坐标、饼图、折线图,定期的运维报告等等。 12、易于使用和维护。统一的中文界面,浏览器管理方式,可以多人同时通过浏览器进行访问和操作。
13、支持服务台,知识库,配置变更管理库的IT运维流程平台。
1、服务器主机系统监控 2、应用系统平台管理 3、业务服务管理
4、策略管理 5、日志监控 6、报表统计分析管理
7、故障和事件告警 8、系统安全与权限管理 9、系统管理和展现界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