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天业斗鸡养殖场,斗鸡是我们的祖先经过精心选育、驯化和改良,逐渐定型的一种博击型的优良禽种。它起源于春秋,盛于唐代,聚于中原。山东成武县是至今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斗鸡台”遗址的唯一一个县。据清道光庚寅版《成武县志》载:“斗鸡台在文亭山后,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0年),齐桓公以宋背北杏之会,搂诸侯伐宋,单伯会之,取成于宋北境,时斗鸡其上”。当时成武属宋国的北边境,宋国因违背北杏之会的盟约,齐桓公约诸侯们讨伐之,周大夫单伯与诸侯会盟于宋国的北境(成武),并于成武文亭山后以斗鸡庆祝这次讨伐的胜利。从此以后,“斗鸡台”就成为成武一带百姓斗鸡娱乐的活动场所。
古往今来,斗鸡曾使多少封建领主、王孙公子、达官士人欣喜若狂,进而使本来兴起于民间的斗鸡活动逐渐成为宫廷文化娱乐的一部分。
唐代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的诗中就有“楼前宝马地,树下斗鸡场”的诗句。在封建社会里,从民间到宫庭,均有斗鸡活动。宫庭斗鸡是达官贵人们用于赌博的工具,在民间则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娱乐活动。
在成武一带,斗鸡俗称“咬鸡”,是特别受当地人喜爱的玩赏型珍贵鸡种,它体型高大魁梧,体质健壮,无论公母都生性好斗。公鸡鸣叫声音宏亮,夜深人静时,声传数里;(见画面)这种鸡羽毛稀薄,好似驼鸟,胸肌发达,腿高而弯大,颈长且有力,头稍小而头皮薄紧,脸坡稍长,喙如鹰嘴,短粗略有弧形,质地坚硬,鸡冠呈平瘤状,冠形有宽有窄,耳叶平小,肉垂极不明显,眼大有神,眼窝深,眼睛虹彩为水白或豆绿,而红鸡多为黄色。斗鸡呆而不笨,丑而不俗,青黑紫红羽毛者居多,以黑羽者为*佳。黑羽公鸡羽毛富有光泽似黑缎,黑中带绿;红羽公鸡呈枣红色,大镰尾有全黑或带有白尾根。长期的饲玩实践,使人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故而有俗彦:“一青二红紫为三,四皂五白随想连,言鸡九种色何在,再加黛灰柿黄花,另有银鬓黄腰羽,芦花菜花皆属杂,鸡无羽色难述尽,久经方可见识真”。因此,依据鸡的羽毛颜色或生长特征,人们给它起了各种不同的名子或外号,诸如“大龙花”、“小黑觜”、“疙瘩冠子”、“小黑腿”等等。
斗鸡不像一般家鸡,它喜食动物,耐粗饲,爱吃腥,有时还必须在饲料中掺上铁沙和捣碎了的琉璃瓦面,使期长壮不长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