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比加群酯Pradaxa (dabigatran)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于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率先上市,为近期成功开发的具有多种特点的新型抗凝血药物。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需常规使用抗凝血药物。达比加群酯为近期成功开发的具有多种特点的新型抗凝血药物。
达比加群酯(商品名为Pradaxa)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于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率先上市,这是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新类别口服抗凝血药物。本品的上市,是抗凝血治疗领域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dabigatran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可以从纤维蛋白一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发挥可逆的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酯口服用药后经胃肠道迅速吸收,用药后 1h起效,2~3h即达血浆峰浓度,如果与食物同服,其血浆达峰时间后移。达比加群酯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仅6.5%,dabigatran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5% ~30%。药物的平均终末清除半衰期为15h,约80%以原形形式经肾脏排除,其余以葡萄糖醛酸结合以胆汁分泌形式排除体外。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50ml/min>可延长其血浆清除时间,并使血浆药物浓度升高。dabigatran的清除不依赖于肝脏细胞色素p450系统,而且不影响从肝脏CYP2C9及CYP3A4酶系统代谢的药物的活性。dabigatran的抗凝强度与血浆浓度成正比,同时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血小板抑制剂,可增加其出血危险。 达比加群酯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具有可以口服、强效、无需特殊用药监测、药物相互作用少等特点。体外、体内试验和临床各项研究均提示本品具有良好的疗效及药动学特性,临床应用前景乐观,其成功上市是抗凝血药物研究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 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动脉栓塞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为此术后需常规使用抗凝血药物。达比加群酯为近期成功开发的具有多种特点的新型抗凝血药物。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开发的达比加群酯(商品名为 Pradaxa)于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率先上市,这是继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新类别口服抗凝血药物。本品的上市,是抗凝血治疗领域和潜在致死性血栓预防领域的一项重大进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药理作用】 凝血酶是细胞外胰岛素样丝氨酸蛋白酶,在凝血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其能使纤维蛋白原裂解成为纤维蛋白,后者参与构成不溶性血栓基质;另一方面,其能诱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进而引发一系列次级凝血级联反应。达比加群酯为前药,在体内转化为有活性的达比加群,后者通过直接抑制凝血酶而发挥抗凝血效应。体外,达比加群能有效抑制人凝血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ICs0)为9.3nmol /L],其对凝血酶的选择性[抑制常数(kl)为(4.5± 0.2)nmol/L]高于凝血因子Xa[Ki为(3760±20)nmol /L]、胰蛋白酶[Kl为(50.3±0.3)nmol/L]、纤维蛋白溶酶[K『为(1695±5O)nmol/L]和激活蛋白C [为(20930±1O)nmol/L]等。
【动物实验】 小鼠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试验嘲显示,达比加群酯抑制血栓形成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小鼠麻醉前 30分钟服用达比加群酯,能获得*大的抑制血栓形成效应。试验还提示,达比加群酯低剂量组麻醉前2 小时给药,也能抑制血栓形成;而高剂量组,即使麻醉前3小时给药仍能显著抑制血栓形成。达比加群酯口服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种依赖性高剂量组表现尤为明显,剂量越高、给药时间距离麻醉时间越短、aPTT 越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