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回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记忆棉(Memory Foam),是一种具有开放式单元结构(Open-cell)的聚氨酯高分子聚合物,该材料具有特殊的黏弹特性,体现很柔软的材料特性,并有很强的冲击能吸收能力。这种材料分子对温度很敏感,所以又称为温感记忆棉。
记忆棉的诞生要回溯到1962年美国太空署(NASA)的一项研究:因为记忆棉最初诞生于美国太空署,所以也常被成为太空记忆棉,意为源自美国太空署的技术。 这种材料的(Open-Cell)分子在受到外力压迫时会发生“流动”(Flow)而移位以贴合施压物的接触面轮廓,从而将压力均匀分散至整个接触面,而当压力消除时会慢慢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所以这种材料最初时也被称为“Slow Spring Back Foam”(即慢回弹泡棉)。NASA的Ames Research Centre将这种材料全面应用于其新的飞机座椅设计,Systems Inc.公司(由记忆棉发明人Charles Yost于1969年成立,以发展并销售记忆棉技术及产品,Yost当时为一名工作在NASA的工程师)的持续努力下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记忆棉材料的特性及功用 记忆棉材料在其各个应用领域内的优异性能表现,均源于其材料特殊的黏弹特性,即材料在受到压力冲击时,既发生了满足胡克定律的弹性形变(蓄能性形变),也同时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耗能性形变),也就是说,记忆棉的变形是这两种变形的有机组合。塑性变形会消耗掉大部分(特别的配方下,可以吸收90%以上)的冲击能,而弹性变形部分所蓄积的部分能量,能在外力撤除后让记忆棉材料慢慢恢复到受压前的形状(之所以需要慢慢的恢复,是因为弹性变形存积的那部分能量,需要将移位的部分分子拉回原位)。 1)密度:密度是高档慢回弹材质的基本指标,一般模塑工艺聚氨酯密度可以做到70~150D,切割工艺可以做到40~100D,由于技术上的瓶颈和设备上的差异,国内生产的聚氨酯的密度一般低于100D,而国外的*高可以达到150D,其次即使是相同密度的产品也会差异很大,主要是配方、工艺及原材料的不同造成的,也就是说高档慢回弹材质一定是高密度的,但仅仅高密度的不一定是高档的材质。
2)回弹时间:很多消费者认为回弹时间越长就是越好的,这是个误区。比较好的回弹时间是3--5秒左右。太短了起不到慢回弹效果;太长了会使身体发僵(想想如果你翻身,它半天还没回弹起来); 3)制造工艺:慢回弹的制造工艺有两种:切割和模塑。切割就是买来的成品慢回弹海绵,切成枕头的样子,因为成型是靠切割而不是模具+助剂,不添加其他助剂因此即使是纯料聚氨酯密度只能做到40~70密度;模塑的是用模具通过发泡,抽真空的等一系列工序做成的,复杂很多。密度增加到70~100左右,手感好,使用寿命都和这个有关; 4)手感和温度感应:高档慢回弹海绵手感很舒服,捏上去就像捏面团的感觉,差一点的慢回弹要不感觉有点发暄,要不就有些僵硬。同时,这种高档慢回弹还有很好的温度感应,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的更加柔软,当人体和慢回弹材质接触时,随着体温的传递,枕头会更加柔软,能更好的包裹和扶托人体; 5)使用寿命:高档的慢回弹使用5年以上不会变形,但是切割工艺制造的或质量差一点,通常只能使用1--2年的时间
密度对记忆棉性能的影响很大,又和产品制作成本成正比,越重越贵,一般性能也好。作为人体使用的记忆棉,为了有足够的承托力,起码要80D以上。如果达到120D的话,算是*的慢回弹产品。 生产工艺、产品密度、辅料选择等,也导致不同厂家的慢回弹产品质量差距甚大。这方面只能建议消费者选择有品牌、有相应检测报告的品牌。 |
![](http://img.qy6.com.cn/images/noimg.gif)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