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逆反心理是如何产生的?
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
法,做事比较任性。而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
。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
心理学研究认为,进入逆反期的孩子自主活动的愿望变得非常强烈,他们认为自己已
经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
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
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地“关怀”,啰啰嗦嗦地“叮咛”,他就
会厌烦,感觉自尊心受到伤害,进而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
们,其“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父母要珍视孩子的逆反期。
逆反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从总体上讲,这个时间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
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父母要珍视子女的这
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
同时,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
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积极的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
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
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
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家长
还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此外,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
特点,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