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准备按照中日双方有关协议规定,该工程只能由中国运进500吨山石,其余7000吨均在北海道当地解决.日方提供的山石,多是青灰或灰白色的石灰岩,而且多是开山填海的副产品。有关专家曾经指出,“掇山的山石和不宜掇山的山石的*大区别,在于是否有供观赏的皱纹。”而这种石头,既无纹理更无形态,多数还带有崩山痕迹。在国外依靠这些无灵无性的顽石,创造出艺术性和观赏价值要求较高的作品是个难度较大的课题。
然而,古代匠师也曾指出:“块虽顽夯,峻更嶙峋,是石堪难,便山可采。”中国园林有法而无定式,古训为法,今做为式。问题在于我们采取什么“式”。为了重点攻克山石工程中难度*大、工艺*复杂的大假山,我们在国内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首先是与设计人员交流,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实地考察了苏州环秀山庄。然后,按照效果图把大假山化整为零进行了解体分析。通过这一系列的交流、考察、分析*后制成了大假山整体模型,完成了赴日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工程概况:大假山(图1)占地两千平方米,其中喜为水面,山体约9米高,主配峰产甲达13米.山石用量两千多吨,含池潭五处,四个相互贯通的石室和大小十二个山洞,并有人工山林、源头、瀑布、山泉溪水,曲径登道相映成趣。该假山集各种真山意境于一身,其规模和气势在众多假山的家族中堪称世界之*.
2.特殊技术措施:
①山洞:较小的洞口选择具有横向皱纹的较大拱形山石“斗”接,外观上给人以自然形成的效果.较大洞口(*大跨度q.5米),采取挑悬结合方法,有的部位采取上大下小穿洞而上,形成悬挑或犬牙交错的险峻状态;有的部位向外悬挑,形成上大下小的空间,卡住上部山石,形成洞天一线之势.。我们这样运用各种手法,采取措施的目的是:既遮挡硷石室不使硷面外露,也使每个山洞具有不同风格不同形态.而所有这些措施实施的前提是:增强整体效果,达到姿态自然逼真而又壮观的不凡的气势。
②穿山钢管:为了满足日方要求,经过反复研究,*终确定了采用了小八百钢管、竖向焊接在承台上,做为主峰的穿山抗震、加固措施.钢管平面组成按梅花桩方式布置.管与管之间保持1. 5-2米间距,管上焊一定数量的钢筋做为与山石连接的拉条,拉条与山石采取打眼,灌胶铆固的办法.由于采取了有效的加固措施,不仅顺利地解决了在日本多震地区掇大型假山的加固问题,而且对我们冬季连续施工也创造了有利条件
3.艺术效果:由于大假山的石料只能就地取材无选择余地,采用日本的山石无纹理,无形态,无皱折,所以能否用整体艺术效果的刻意追求,去弥补山石个体的缺陷,则是成败的关键.
①强烈的对比效果主要有:山崖山峰、山谷、山脉的竖向凹凸、高低对比,汀步与水溪的水平交插对比,瀑布与山洞的明暗与动静对比,不同瀑布的直泻与叠落对比,曲折幽深的登道与陡峭的山涧及延绵的溪流纵横对比;成片的山林及适量点缀的苍松翠柏与灰色山体的色彩对比;镜面般水池与嶙峋起伏的石矶水帕对比·……
②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大假山的源头由水池和一组山石构成,由于这组山石位于*高点,并且与主山拉开了适当的距离,所以我们有意识地采取了平横叠砌的方法,以期给人以远眺虚无缥缈的暇想,特别是雪后初晴峰峦和蓝色苍弯之间仿佛凭添了朵朵白云.诗情画意尽在其中。
③对景、借景:大假山雄伟壮观,恰与对面挺拔秀丽的五层楼阁式宝塔成为对景我们抓住这一特定景观将东西峰峡谷之间,架以石梁,既为栈道通行,又成可供拍照的框景,创造出令人留连回味的景观价值,给游览增加了情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