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能发酵玉米秸秆做饲料吗?发酵玉米秸秆喂猪喂鸡为牛喂羊效果如何?发酵玉米秸秆做饲料的好处是什么?联系电话有没有?
益加益玉米秸秆发酵剂订购电话:13525552104 QQ:1277713647 李女士
冬天启动发酵的方法还有:加水量适当减少,控制含水量在40~50%左右,由于水是蓄热量很大的东西,温度就不容易升上去,所以,少加点水,温度上升得更快,不过,夏天本来气温就高,为了保证发酵含水量的需要,就不必这么做了。
冬天启动发酵的方法还有:在局部使用家用的热水袋,用热水袋烧好水,比较热的情况下,放入到发酵物料20公分以内的中间,进行人工升温,当这局部发酵启动起来后,马上会影响到周围的微生物的发酵启动,这样,就慢慢把发酵启动扩散到整个发酵物料中去了!
下面我们以玉米秸秆为例来分析一下具体的原因:
没有经过发酵的玉米秸秆本身的营养成分;粗蛋白:5.61% 、粗脂肪:2.10% 、粗纤维28.73% 、 钙:0.67% 、磷:0.23% 、消化能:0.67 Mcal/kg、可消化蛋白:0.87 %
原来玉米秸秆里面含有一些酶元素和大分子物质是牛羊猪吸收不了的。玉米秸秆里面的粗脂肪和粗纤维太多了,当这些秸秆进入牛羊肠道时,根本没有办法令它们吸收和消化的。由此以来,我们的专家想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就是借助益生菌秸秆发酵剂来分解秸秆里面的酶元素和大分子物质,促使秸秆里面的大分子物质转化成小分子物质,从而更有利于牛羊的吸收和消化。
◆◆究竟益生菌玉米秸秆发酵剂是怎么做到的呢?
首先:10袋玉米秸秆发酵剂、10公斤红糖、100公斤水、弄塑料桶里面密封发酵3天左右,发酵好的菌液,可以跟玉米秸秆进行发酵了。
再次:取出100公斤菌液,使用1:100的比例进行稀释,加入10吨左右的玉米秸秆,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再加入10%——15%的玉米面或是米糠或是麦麸(任何一样就可以了)。注意一定要搅拌均匀,当你搅拌均匀后,用手握紧握一把,感觉手指缝间有水滴,用力握,水滴不下来,扔地下是松散的状态,不是成团的。这样的话就可以压实密封发酵了。(如果有水滴下来的话,你可以在添加点玉米粉进去)。
【 温馨提示】如果发酵量比较大,您可以使用发酵池进行发酵。使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好之后,取一把用手握一下,掌握好干湿度就可以。对于发酵量比较小的客户,您可以使用塑料桶、缸、饲料袋、进行发酵储存。可以使用铁锹、也可以在地面上分部分进行搅拌,搅拌好之后,统一装进密封教严的容器就可以了。夏天发酵时间3—5天,冬天发酵5—7天就可以了。发酵好之后,一股酒香的味道。发酵过程中,有什么疑问,敬请联系相关负责人:李女士
手机:13525552104 QQ:1277713647
◆◆那么到底发酵后的玉米秸秆营养成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呢?
经过益加益玉米秸秆发酵剂发酵后秸秆营养成分;粗蛋白:10.93 % 、粗脂肪:1.85 % 、粗纤维15.89 % 、钙:0.98 % 、磷:0.53 % 、消化能:2.02 Mcal/kg 可消化蛋白:5.32 %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利用益加益玉米秸秆发酵剂发酵玉米秸秆喂牛喂羊喂猪喂鹅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通过发酵后玉米秸秆里面的粗蛋白明显提高了5.32% 蛋白提高了4.45% 其中钙、磷也相对提高了。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像那些稻草、牧草、青草、杂草都是一样的吗?也是需要益生菌的发酵在饲喂吗?是的,经过微生物秸秆发酵剂发酵后的玉米秸秆,稻草,牧草等等,更有利于动物体的吸收利用,加之菌体本身及其合成分泌的活性酶等物质均大大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经测定, 益加益菌液发酵饲料中所含 18 种氨基酸总量明显增加,且适口性好,畜禽喜食。饲喂益加益发酵菌液饲料一般可使料肉比、料蛋比下降 10-20 %。 促进生长,提高日增重,缩短饲养时间。 益加益发酵菌液能提高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性,降低发病率。在临床上可有效预防和治疗一般常见病。
◆◆饲喂方法:喂猪的话,可以添加到45%发酵料+55%其他饲料。喂牛羊的话,可以代替全价饲料。喂鹅、喂鸡、喂鸭、喂兔的话,可以代替40%—50%饲料。
◆◆益加益玉米秸秆发酵剂到底是一种什么神奇的em菌呢?
其实,玉米秸秆发酵剂是在em菌的基础上,针对牛羊猪肠道吸收和消化秸秆类的,稻草类的物质,进行了又一步的延伸,是一种专门提高秸秆类,稻草类的益生菌。
益加益玉米秸秆发酵剂一件是10袋=350元。1袋可以处理1吨玉米秸秆。保质期:24个月。发货都会免费赠送详细的操作资料和操作光盘的。量大价格优惠!!详细敬请咨询专门负责人:李女士
电话:13525552104 QQ:1277713647
公司网址:www.yangdongwu.com
淘宝网址:http://shengwusiliao.taobao.com/ |
![](http://img.qy6.com.cn/new14/yijiayi00/1386122395.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