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GB简介
2005 年9 月,德国新食品和饮食用品法LFGB 取代了食品和日用品法LMBG 。它又称《食品、烟草制品化妆品和其它日用品管理法》是德国食品卫生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基本法律文件,是其它专项食品卫生法律、法规制定的准则和核心。但是近年来也有所修改,主要是和欧洲标准相匹配。
法规对德国食品的方方面面做了总的和基本性的规定,所有在德国市场上的食品以及所有与食品有关的日用品都必须符合它上面的基本规定。与食品接触的日用品通过测试,符合德国《食品与日用品法》第三十条和三十一条的,可以得到授权机构出具的LFGB 检测报告证明为“不含有化学有毒物质的产品”,并能在德国市场销售。
特殊之处
LFGB与其它食品级测试的不同点在于,LFGB对于塑料产品的测试要求比较全面,该测试将不同的塑料材料分为:PC,PVC,PE等,不同的材料种类按照不同的测试标准测试,实验结果也更加标准。
另外,除了做全面迁移测试之外,LFGB还需要对测试的产品做Sensory test感官测试(主要指气味和味道)。
正是因为LFGB测试的要求严于其它国家的测试要求,因此LFGB测试报告在其它国家也被同等认可。加贴刀叉标志的产品,在欧盟的消费者心目中享有很高的信誉,与同类产品相比,价格也相对要高一些。
陶瓷含有的重金属:铅和镉
“国家标准对铅、镉溶出量规定了允许值,超出这一范围就属于不合格产品。”国家标准GB12651-2003《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适用范围覆盖了所有的日用陶瓷饮食器具。
如果在陶瓷花纸加工时使用了劣质颜料就容易导致重金属元素渗进产品,消费者在使用陶瓷餐具或者加热的时候都有可能释放出铅元素等。部分小企业在陶瓷花面设计上,对含铅镉高的颜料用量过大,或在烤花时温度、通风条件不够,同样也很容易引起铅、镉含量的超标。有的白瓷,主要是未加彩的骨灰瓷,由于企业在烧制时意图降低温度节约成本,采用了含铅的熔块釉。如果烧成时不严格按照工艺条件控制,这些熔块釉中的铅含量超标的可能性也很大。铅溶出量与陶瓷产品的釉彩原料、烧成温度以及颜料配料有关,加之萃取液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如果对这些质量关键点不加以严格控制,就容易出现超标问题。
德国、法国对陶瓷饮用器(杯、碗类)的外口沿20 mm的铅、镉溶出量允许限量规定铅2 mg/件,镉0.2 mg/件;芬兰规定铅0.5 mg/dm2,镉0.1 mg/dm2。
德国、法国对陶瓷饮用器(杯、碗类)的外口沿20 mm的铅、镉溶出量允许限量规定铅2 mg/件,镉0.2 mg/件;芬兰规定铅0.5 mg/dm2,镉0.1 mg/dm2。 |
![](http://img.qy6.com.cn/new14/futurezhong/1387245834.jp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