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抱鼓石,石狮门墩,抱鼓石,石鼓、门枕石,门鼓、门挡石圆鼓子、石镙鼓、石镜
抱鼓石一般是指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抱鼓石民间称谓较多,如: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镙鼓、石镜等等。在传统民宅大门前很常见(如北京四合院的垂花门、徽州祠堂的版门等等)。在传统牌楼建筑(如牌坊、棂星门)中也有类似抱鼓石的夹杆石(也有称门挡石的),它是牌楼建筑所特有的重要构件,主要是起稳固楼柱的作用。宅门抱鼓石是门枕石的一种。
传说圆形墩是武将门前所用,古时战胜归来的将军把战鼓放在门前,以耀功绩。我们雕刻的仿清代门墩雕刻精美,寓意丰富,它既是建筑结构又是石雕艺术品,同时也是民俗生活的写照。
门墩是在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用来支撑正门或中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石头。枕石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抱鼓石也有方、圆两种造型。门礅的雕刻颇为讲究,选材考究,工艺精湛,雕刻物栩栩如生。圆石鼓的两侧图案以转角莲最为常见,讲究的可以做成其它图案,如:麒麟卧松、犀牛望月、蝶入兰山,也有的做成五世同居(五个狮子)图案。圆鼓上面一般为兽形,上面有站狮、蹲狮或卧狮(俗称狮子狗),方鼓子也多雕饰。它是四合院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精美的石刻工艺品。
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 206年~公元 220年)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开始使用了。或许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才成了现在见到的门墩了吧。在门枕石的外侧雕刻饰物,似乎很早以前就有了。例如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展出的北魏文成帝(公元 452~465 年在位)皇后陵墓的石券门。这个门的门枕石外侧就做成了虎头的样子。
门礅上雕“白猿偷桃”——桃为长寿之兆,传说西方王母因吃仙桃而不死。门礅上雕“白猿偷桃“之图,故事乃由民间鼓词同一题目的曲词而绘制,故事大意:云蒙山中白猿之母患病思桃,白猿性孝,偷往仙桃园里去摘大桃,被看园仙人孙真人捉住。白猿哀求为母治病冒死而来,孙真人怜其一片孝心,放走白猿。白猿之母病愈,令白猿将一部兵书送往孙真人处。从此”白猿偷桃“便成了欲祝老年人寿长万年之象征。另外,这个故事也象征了孝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