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互联网教育变革不会始于大型的线下培训机构?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内部改造主观上缺乏动力,客观上不具备足够的条件和 sense。
销售指标、流程化运作阻隔创新
先说主观上,目前大型培训机构的业务在很大程度上是靠销售驱动,每个季度需要达到特定的销售指标、甚至线下的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充当销售角色去跟学生和家长推销课程。相比之下,目前铺线在线教育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短期之内无法看到效果,单个季度的数字压力让中层管理人员容易陷入以下策略:先把这几个季度、这几年的数字做好、成绩做好以换取晋升、把烂摊子丢给后来者。这种制度从根本上无法鼓励创新。
内容无法结构化,已有课程产品化程度非常低、用户体验欠佳
某知名线下培训机构目前已有数千类课程,已录制的课程数据量更是达到数十 TB 的级别,但课程的同质化程度很高(因为线下课程需要重复讲、年年需要吸引新客户,销售指标的压力又让团队不得不对已有课程包装酒瓶装新酒,所以课程内容重叠度高)、相应的结构化和产品化程度非常低,要基于这些大量的课程数据做软件服务、线上教学体系的研发非常困难。
目前整个线上教学的整体体验欠佳,该机构在线上卖几千块的课程,学生的完成率只略高于 10%。该名同行感慨说,原先他以为免费课程是因为用户没花钱所以黏性和完成率不够,没想到花了钱的课程完成率也这么低。这个数字背后可以延伸出两个原因,一、传统做教育的培训机构缺乏互联网基因,做出来的产品用户不待见,也就是这类机构本身的问题。假若如此,对这些机构而言,前期依赖品牌优势吸引客户并不困难,但要想长期留住用户或许就很困难;二、鉴于 Udacity 上面人工智能的那门课程实际完成率也就是略高于 10%,所以另外一个可能性是,目前用户对在线类的教育产品总体接受度有限,整个市场仍处于摸索和教育用户阶段,这类产品的整个线上体验也有待优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