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京城后,天天美酒佳肴,日久,食则无味,品肉无香。一日,国师刘基送去一碗鸡肉,朱元璋吃后赞不绝口,问:这是何物?刘基想了想,答曰:此鸡产自浙江仙居,冠黄、羽黄、啄黄,体小肉健、美味可口、营养丰富,型如元宝,又名元宝鸡。朱元璋笑曰:好一个“冠黄、羽黄、啄黄”,故赐名“三黄鸡”。从此,三黄鸡名扬天下,同时也成了宫廷必备品之一. 朱元璋对三黄鸡赞不决口,宫廷御厨对三黄鸡的烹制也是花样百出,日新月异。宫廷的青睐扩散到民间,民间也逐渐形成了众多的三黄鸡独特的烹调技术。山东大厨朱老先生系明宗室第十支是鲁王朱檀家族后裔,山东名厨,其始创的“百草黄焖鸡”是老济南有名的特色,老济南的几个著名的饭店,都把这道菜当做招牌菜。朱老先生将毕生心血用于研究烹鸡技术,成名后为人低调作事严谨,他对烹鸡技艺和选料的要求近乎苟刻,炒鸡必选山野之鸡,因其尽得草木精华,而且要听声音辩动作,啼叫洪亮,动作生猛者为炒鸡上品;如果啼声细沉,不断伸颈呼吸,嘴有白沫则断不采用;制作黄焖鸡所需十余种香料,全部是买自宏济堂的优质药材,炒鸡配料讲究君臣佐史配伍相益,调和得当。炒鸡技艺的关键是配料,必需对每种香料的用法、用量明其所以,精确掌握。他曾告诫后人:烹鸡技艺与配方既非振国兴邦的大道,也非裹腹充饥之小技。烹饪知其巧,诚心守其道,烹制虽繁必不能省火功,用料虽巨必不能省药力,严守诚信,家传烹鸡技艺才有可为,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正是有了这诚信务实,一丝不苟的精神,传统烹饪瑰宝之一朱记黄焖鸡米饭才能代带相衔,流传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