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屋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各个角落。那些至今还保存着的木屋,历经风雨依然耸立,向人们诉说着一段古老的过去。 木结构是中国建筑历史上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的特征。自上古时期出现了“巢”与“穴”两种原始的居住形式时开始,就产生了木结构的原始雏型。木结构建筑展现了多样的面貌,被广泛地应用于住宅、宗教、文化、纪念建筑,除此之外,木结构还被用于桥梁等大型构筑物中。中国古代木结构除广泛用在宫殿、庙宇、民居等各种低层建筑外,还用来建造多层或高层的崇楼巨阁。早在春秋时已有重屋的建造,在出土文物中战国时期的铜器上可以看到不少雕刻有二层、三层的建筑图案。秦、汉朝以来多层楼阁有所增加,北朝时期楼阁式木塔的建造,盛极一时,其中最著名的是北魏熙平年间建造的洛阳永宁寺塔。中国古代木结构大体上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三种类型。其中抬梁式结构应用较广,穿斗式次之,井干式结构多应用于产木材地区。 西式木结构发展至今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榫卯式、框架式、块状式,这几种结构形式的木屋主要分别出现在北欧、北美、东欧。西式木结构发展至今已经将科技、技术、艺术融为一体。例如:西式木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抗震性能、空间布局、室内装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