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宋代名窑之一。窑址在福建省建阳市水吉镇。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小碗*多,胎骨乌泥色,釉面多条状结晶纹,细如兔毛,称“兔毫盏”。也有烧成“鹧鸪斑”和“银星斑”的,别致美观。釉下毫纹,是利用酸性釉料所后成的酸化痕迹作装饰,因建窑瓷皆仰烧,釉水下垂,成品口缘釉色浅。由于器壁斜度不同,流速快,成纤细毫纹,流速稍慢则粗,就成兔毫之状。有的器底,刻有“供御”和“进”琖等字样,为贡瓷。
如何鉴别建窑呢?
1.胎:建窑产品因胎土含铁量高,胎骨极厚重坚致,呈黑褐色,质地粗糙但十分坚硬,古有“铁胎”之说,敲之有清脆悦耳的金属声。碗盏类的口沿部份胎较薄,腹部以下至底与圈足则厚度*大,有的则厚达1 厘米,胎薄者少。北宋碗盏胎体比南宋更为厚重粗糙,外壁施釉不及底,底部均有露胎处,露胎面大小不一,形状也不规整,这是建窑黑釉瓷的重要特征之一。
2.釉:釉色黑而滋润,有光泽,釉面有白色小疵点,口沿为褐色。碗盏类口沿釉薄(仅1毫米),腹部以下逐渐增厚,碗盏内底*厚(达7--18毫米),器内满釉, 器外壁施釉不及底,器内外釉里见有细长的兔毫纹,兔毫纹不明显,兔毫纹在阳光下闪蓝银色光。器外壁釉有垂流厚挂现象,在器底周围凝聚成不规则的滴水珠状釉珠,滴珠大者真,这是建窑黑釉碗盏的重要特征之二。
3.器型:建窑产品以兔毫纹碗盏为多见,另见有少量的钵、玉壶春瓶、小罐、小壶等,器型偏小,大器少见,其胎、釉特征与碗盏类相同。*具特色的建窑兔毫盏有敛口和撇口两大类,据建窑遗址出土物分析,撇口碗盏少于敛口碗盏,其造型皆为口大足小,形如漏斗,底足为浅圈足,可见旋坯纹。有的碗盏底足见阴文印刻有各种文字、图案纹。碗盏类口径*大的有20厘米左右,小的9厘米左右,较为常见的为12厘米左右,标准器为12.5厘米左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