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古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因时代变迁及地域差异所形成的特点。古琴乐曲大多都蕴藏着极其富有魅力的音乐情感,有着独特的民族韵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在演绎作品时,演奏乐曲完整流畅,左右手技巧也非常准确规范,但是听起来就是觉得空洞乏味,毫无音乐感染力和表现力,缺乏音乐美感和情感内涵。这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作品深刻细致的分析和理解,没有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没有充分投入到乐曲当中。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正确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细致分析每一乐句、每一乐段及整首乐曲的不同情感表达。主要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古琴乐曲的时代性。
古曲《阳光三叠》是源于唐诗,“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乐曲寄情于景,格调细腻高雅,音色古朴典雅,旋律抒情如歌,演奏时节奏上要松紧有致,不可过快过紧,力求做到形散神不散,体现乐曲久远的时代感和古代文人的气息。在演奏时把握音乐的伤感之情,情中有景,情景水乳交融。悠长缓慢的旋律使人联想起古人缓缓而行的离别情景和主客间依依惜别的不舍之情,令人惆怅满怀,有身临其境之感。
古琴乐曲的地域性。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的方言形成了不同地区浓郁的音乐风格,在演奏前要准确把握各地区的音乐风格。南派古琴发音细腻甜美,北派古琴发音刚劲有力。例如古琴名曲《楚歌》。楚汉相争汉军围楚军于垓下,刘邦采用张良之计,在楚营四周唱起楚地民歌,楚兵闻乡音而军心涣散。此曲矮小精练,颇具楚声特色。
古琴乐曲的民族音律性。
我国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着独特的音律性,很多古琴作品都吸收了当地浓郁的艺术风格。如《潇湘水云》,南宋末年,元兵南下,临安失守,官场腐败黑暗,朝廷偏安江南。作者郭楚望感慨时势飘零,满怀愤国忧世之情,却只能观潇湘二水水起云涌,遥思故国,"每欲望九嶷,为潇湘水云所蔽",于是作《潇湘水云》以记。当时正逢金兵入侵宋,郭楚望移居湘中宁远九嶷山下。郭楚望先生於潇湘之上泛舟而游,潇水浇山,远远眺望,观赏云水奔腾。但此时山被云水遮蔽,不见天日,正如当时的时势,因此先生心中悲痛,如九嶷云萦,遂谱《潇湘水云》,以曲抒郁。
古琴乐曲的人物性。
在古琴曲中有一部分是刻画人物形象的,这些形象都具有明显的人物个性和复杂的内心情感。如《胡笳十八拍》,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后,与匈奴修好,派使节 |